近日,山西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考体育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自2024年起,中考体育分值由原来的50分提高至70分,并优化考试项目和评分标准,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此次改革旨在深入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面提升,成为山西基础教育领域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



































































































一、改革核心:分值与项目双升级
根据《通知》要求,山西中考体育总分值从50分增至70分,其中过程性评价占30分,现场考试占40分。过程性评价聚焦日常体育学习成效,涵盖体育课出勤率(不低于90%)、技能掌握程度(如广播体操、田径基础动作规范性)、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三部分;现场考试则提供多元化选考项目,学生在篮球运球、足球绕杆、排球垫球、游泳、跳绳等10余个项目中自主选择2项,打破了以往“必考+限选”的单一模式。



“以前中考体育只有长跑和立定跳远,现在能选自己喜欢的项目,练起来更有动力!”太原市某中学初三学生李明兴奋地说。对于游泳、篮球等新增项目,不少学生表现出浓厚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因缺乏基础而感到压力。“我从来没游过泳,担心现场考试拖后腿。”大同市学生张华坦言,学校已针对游泳项目开设课后培训班,帮助像他一样的“零基础”学生快速入门。




二、多方声音:支持与担忧并存
此次改革牵动着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心。多数家长对分值提升表示支持,认为“体育分值提高能倒逼孩子重视锻炼,长远看利于身心健康”。太原市民王女士说:“我家孩子之前每天放学就窝在家里写作业,现在为了准备体育考试,主动要求去打球,连眼镜度数都没再涨。”但也有家长担忧:“文化课 already 压力大,体育分值提高会不会让孩子更累?”



学校层面,体育教师们普遍认可改革方向,但同时也面临挑战。“我们学校没有游泳池,无法满足游泳项目的教学需求,希望教育部门能加大对基层学校的体育设施投入。”晋中市某中学体育老师刘强建议,应加快校园体育场馆建设,同时加强对教师的专项培训,确保新增项目教学质量。
三、专家解读:改革背后的深层考量
教育界人士指出,山西中考体育改革并非简单提分,而是回应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现实问题。据山西省教育厅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初中生体质测试合格率为87.5%,虽较2022年提升2.8个百分点,但仍有12.5%的学生存在超重、肥胖或视力不良等问题。“过去中考体育分值低,部分学校将体育课挪作他用,学生也把体育当成‘副科’,这是导致体质下滑的重要原因。”山西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赵芳分析,“提高分值本质是通过制度设计,让体育回归教育本质,真正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针对家长的担忧,专家建议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学校可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分层教学,为不同基础的学生定制训练计划;家长则需平衡学业与锻炼的时间,避免盲目追求高分而加重孩子负担。“体育考试的最终目的不是选拔‘运动员’,而是培养终身运动的习惯。”赵芳强调。

四、未来展望:从“应试体育”到“终身锻炼”
此次改革不仅是中考政策的调整,更是山西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信号。下一步,山西省将逐步完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三年内为农村学校配备专职体育教师;同时推动校园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构建“家校社”协同的体育育人生态。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改革,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在汗水中收获健康与快乐。”山西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陈向阳表示,未来还将探索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融合路径,真正实现“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








从分值提升到项目多元,从过程性评价到终身锻炼理念,山西中考体育改革正迈出坚实一步。当体育不再是“附加题”,而是贯穿学生成长的全周期必修课,我们有理由期待,越来越多的孩子在阳光下奔跑,在运动中绽放青春活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