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的国信体育场,自2013年建成投用以来,始终是青岛体育文化的核心地标。这座兼具专业性与多功能性的大型场馆,不仅承载着足球赛事、演唱会等重大活动的重任,更通过近年来的持续升级改造,实现了硬件设施与运营理念的全面革新,正逐步成长为引领城市文体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一、历史积淀:从专业赛场到城市符号
国信体育场的前身可追溯至1999年建成的青岛颐中体育场,曾作为青岛足球队的主场见证了中国足球职业化的辉煌岁月。2013年,随着青岛国信集团主导的升级改造完成,场馆正式更名为“国信体育场”,并承接了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的部分赛事,由此开启了一段新的发展历程。


十余年间,国信体育场见证了无数经典瞬间:中超联赛中青岛黄海队的激情对决、华语乐坛顶级歌手的巡回演出、国际田径赛事的精彩角逐……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场馆累计举办各类大型活动超300场,接待观众逾500万人次,已成为青岛市民心中不可替代的城市记忆符号。


二、硬件升级: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场馆
为适应新时代文体消费需求,国信体育场于2021年启动总投资约2.5亿元的系统性升级工程,聚焦“智慧化、人性化、绿色化”三大方向进行全面改造。

设施迭代:从观感到体验的全方位提升
走进焕新后的国信体育场,最直观的变化莫过于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升级。场馆内1.2万个座椅全部更换为符合人体工学的软包座椅,增设了超过200个无障碍席位及配套扶手,充分照顾特殊群体需求;场地中央的天然草坪采用了欧洲进口的冷季型草种,搭配智能灌溉与养护系统,确保四季常绿且具备专业级比赛标准。

在智能化领域,场馆引入了国内领先的LED智能照明系统,可根据不同活动类型自动调节光线强度与色温,能耗较传统灯具降低40%;音响系统升级为L-Acoustics品牌的专业阵列音箱,实现全场均匀声场覆盖,即便坐在最后一排也能清晰聆听每一个音符。此外,基于5G技术的智慧管理平台已全面上线,涵盖票务、安防、客流监测等功能,观众可通过手机APP实时查询座位、预约服务,大幅提升了观赛便捷度。
空间拓展:从单一功能到复合生态
除了竞赛区域,国信体育场还同步扩建了地下商业空间与户外休闲广场。地下二层新增的“体育+商业”综合体,融合了运动装备店、特色餐饮、亲子娱乐等业态,形成“赛前购物、赛中观赛、赛后休闲”的一站式消费场景;外围的开放式广场则设置了健身步道、篮球场等公共设施,免费向市民开放,真正实现了“场馆属于人民”的理念。


三、运营创新:文体融合激活城市活力
升级后的国信体育场并未止步于硬件改善,而是通过运营模式创新,推动“体育+”跨界融合发展,成为青岛城市活力的新增长极。








赛事矩阵:从单一到多元的内容供给
近年来,场馆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赛事,除继续承办中超联赛青岛海牛队主场比赛外,还成功举办了WTA青岛公开赛网球赛事、中国田径协会路跑系列赛等国家级体育IP。2023年,更是牵手国际知名 promoter 公司,引入泰勒·斯威夫特、防弹少年团等全球顶流演唱会的青岛站,单场票房突破千万,创造了山东演出市场的新纪录。




数据显示,2023年国信体育场全年举办活动达52场,同比增长35%,其中非体育类活动占比接近40%,标志着场馆从“专业赛场”向“综合文体中心”的成功转型。
社群连接:从观众到参与者的身份转变
为强化与市民的互动,场馆定期开展“开放日”“公益跑步”“青少年足球训练营”等活动,年均吸引超10万名市民参与。例如,“国信体育之夜”系列活动每周五晚在场馆外围广场举行,融合灯光秀、街头表演、运动体验等环节,已成为青岛年轻人周末社交的热门选择。这种“轻量化、常态化”的运营策略,让场馆不再是冰冷的建筑,而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公共空间。


四、未来展望:锚定国际化目标再出发
站在新的起点上,国信体育场的发展蓝图愈发清晰。据场馆运营方透露,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三大战略:一是深化与国际体育组织的合作,争取承办更高层级的洲际赛事;二是打造“体育+旅游”融合样板,结合青岛海滨风光与啤酒节等城市IP,开发“赛事观光+文化体验”的特色线路;三是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通过VR观赛、线上购票等技术创新,进一步拓宽受众边界。







从昔日的专业赛场到如今的城市文化客厅,国信体育场的每一次蜕变都紧扣时代脉搏。随着软硬件实力的持续提升,它必将承载更多梦想与期待,成为青岛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也为中国城市体育场馆的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的“青岛经验”。
(全文约980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