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备受全球体育行业关注的国际体育产业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正式拉开帷幕。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产业盛会,本届展会以“科技赋能体育,创新驱动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家知名企业,展览面积达8.2万平方米,涵盖健身器材、运动服饰、赛事运营、数字体育、体育康复等多个细分领域,预计吸引超12万名专业观众及体育爱好者到场参观。



























































































规模空前:全球资源汇聚上海
展会首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的各个展厅已人头攒动。主会场内,国际知名运动品牌如耐克、阿迪达斯、李宁等纷纷设立大型展位,展示最新研发的运动装备与技术。其中,耐克带来的“碳纤维跑鞋”系列凭借轻量化设计和智能缓震技术成为焦点,吸引大量观众驻足体验;“李宁弓”科技运动服则通过人体工学剪裁和透气面料,展现了国产品牌在功能性服饰领域的突破。
除传统运动品牌外,新兴科技企业也成为本届展会的亮点。来自深圳的“智动体育”公司展示了AI驱动的智能健身镜,可通过实时动作识别提供个性化训练方案;北京“云动科技”则带来了VR运动游戏设备,让观众在虚拟场景中体验篮球、网球等运动的乐趣。“体育产业的未来在于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云动科技CEO张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创新产品降低运动门槛,让更多人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多元活动:从新品发布到行业对话
本届展会不仅是一场产品展示的盛宴,更是行业思想碰撞的平台。展会期间,主办方精心策划了超过50场主题活动,包括新品发布会、高峰论坛、互动体验区等。







在“体育数字化发展趋势”论坛上,多位行业专家围绕元宇宙技术在体育赛事中的应用展开讨论。腾讯体育相关负责人分享了“虚拟偶像助力电竞体育”的成功案例,指出数字技术正在重塑体育传播的方式;“运动健康大数据”分论坛则聚焦全民健身热潮下的数据价值,探讨如何通过算法分析用户运动习惯,提供精准的健康管理服务。
此外,展会还设置了“青少年体育教育专区”,邀请 former 奥运冠军现场指导儿童进行体能训练,推广科学运动理念。在互动体验区,观众可免费试用划船机、椭圆机等健身器材,感受科技给运动带来的便捷。
行业洞察:消费升级与绿色转型成关键词
从参展企业的布局中,不难看出当前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健康消费升级成为核心驱动力——越来越多的品牌推出针对不同人群的专业化产品,如老年人适用的低冲击力健身器械、女性专属的功能性瑜伽垫等;另一方面,绿色环保理念渗透至产业链各个环节,多家企业展示可降解运动鞋、再生材料制成的运动包等产品,响应可持续发展号召。


“过去三年,大众对健康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体育消费从‘可选’转向‘必选’,”展会组委会秘书长王磊分析道,“尤其是Z世代消费者,他们更注重运动体验的个性化和科技感,这促使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符合年轻人口味的产品。”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体育用品市场规模已达3000亿元,同比增长12%,预计2025年将突破4000亿元。在此背景下,本届展会不仅是企业展示成果的舞台,更是捕捉市场机遇、对接合作伙伴的重要窗口。




全球视野: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并重
作为国际性展会,本届博览会特别设立了“海外品牌馆”,集中展示欧洲、北美等地的特色体育产品。德国“舒华”品牌的按摩椅、日本“亚玛芬”的钓鱼装备等进口商品吸引了不少经销商关注。“中国市场潜力巨大,我们希望通过展会找到合适的代理商,进一步拓展在华业务,”舒华品牌代表汉斯·施密特表示。
与此同时,展会还举办了“一带一路体育合作论坛”,邀请沿线国家的体育官员和企业代表分享经验,探讨跨境体育贸易的可能性。“体育是跨越国界的语言,”论坛主持人、中国体育总局副局长刘鹏指出,“通过这样的平台,我们可以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文化互鉴,共同推动全球体育产业发展。”


结语:体育产业的春天正在到来
为期三天的展会虽已落下帷幕,但其影响力将持续发酵。对于参展企业而言,这不仅是一次产品展示的机会,更是了解市场需求、把握行业脉搏的契机;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展会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到科技与体育结合的魅力,激发了对健康生活的向往。
“体育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期,”王磊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办好这一展会,搭建更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助力中国体育产业走向世界。”




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消费升级的持续推进,体育产业无疑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而像国际体育产业博览会这样的行业盛会,正是记录时代变迁、引领未来方向的生动注脚。




网友评论